深秋时节,菊花绽放,“碧萼迎寒秀,金英带露香(刘禹锡)”。然,菊花之美,不单是它的自然色泽和实用价值,更在于它不随众俗,独立寒秋的品德和恬淡自居的节操。
菊之美,美于色黄。“黄者中和之色,自然之性,万世不易”。纯黄菊花,在五行中是中央土的颜色,又逢九月开花,正是金中之土,与季节相应,所以最为上乘。菊花之美,美于色泽,不仅在于其颜色本身的表现力,更在于它的象征性。
菊之美,美在实用。菊为百草上品,可食、可饮、可入药。服之者长寿,食之者通神,“久服利血,轻身耐老延年(《神农本草经》)”。
菊之美,美在“风骨”。“芳菊开林耀,青松冠岩列,怀此贞秀姿,卓为霜下杰(陶渊明)”、“铁骨不教秋色淡,满身香汗立东篱(唐寅)”,严霜之下,菊傲然怒放,凌寒不凋,纵然残英零落,亦有傲霜之枝、立劲之骨。
菊之美,美在“气节”。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(陶渊明)”,这是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的清高气节。“春兰兮秋菊,长无绝兮终古(屈原)”,这是洁身自好、不随流俗、永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“兰菊”节操。“宁可枝头抱香死,何曾吹落西北风(郑思肖)”,这是宁死不屈的民族大义。
菊之美,美在“品德”。“不是花中偏爱菊,迟开都为让群芳(黄山寿)”,菊,不与桃李争艳,红粉笑风;不与葵榴竟芳,朱锦映日;惟恬淡以自居,开在百花凋零之后,甘受寂寞。这种义让群芳的“君子之德”与古代文人所追求的安于贫穷、不慕荣利、独具风骨的人格理想相生相偕。
“夫菊有五美焉:黄华高悬,凖天极也;纯黄不杂,后土色也;早植晚登,君子德也;冒霜吐颖,象劲直也;流中轻体,神仙食也。(钟会)”菊之美,诚如斯言。

|
|
|
|